中国唯一富过17代的家族 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时间:2025-10-10 20:47:05  来源:快资讯

你听过"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吗?放眼中国历史,能逃脱这个魔咒的豪门望族屈指可数。 但苏州有个贝氏家族,从明朝嘉靖年间一路走到今天,整整17代人,不仅没有败落,反而越来越辉煌。他们在上海攒下近千栋房产,后代几乎个个都能挤进哈佛大门。 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今天我们就来揭秘这个传奇家族的生存密码。

故事要从500多年前说起。 明朝嘉靖年间,有个叫贝兰堂的人从浙江兰溪搬到了苏州。那时候的苏州可是江南重镇,商业繁华,机会遍地。贝兰堂看准了药材生意,开了家小药铺,专门卖中草药。 起初就是个小本买卖,但贝兰堂做得很用心。药材质量好,价格公道,慢慢在当地有了口碑。生意稳扎稳打,一步步积累起了第一桶金。 这让我想起现在很多创业者,总想着一夜暴富,反而忽略了最基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贝氏家族能传承这么久,从一开始就注重诚信经营,这点很值得学习。 到了第六代贝潜谷和第七代贝慕庭手里,家族的药材生意已经做得风生水起。他们不光卖药,还搞种植和加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乾隆年间,贝慕庭已经跻身苏州四大富户,药材贸易覆盖了周边好几个城镇。这个规模在当时算是相当了不起了。


清朝中后期,贝氏家族开始了第一次重要转型。 他们没有死守药业这一亩三分地,而是开始多元化发展。第八代贝模和第九代贝廷荦管理时期,家族开始大量购置田产,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 这种思路在今天看来依然很先进——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第十代贝墉是个文化人,喜欢收藏古书,藏书万卷。虽然后来遭遇太平天国战乱,损失不少,但家族底子厚,很快就恢复了元气。 到了十一代贝省三和十二代贝康侯这里,出现了一个关键人物——贝康侯。他曾在左宗棠的幕府任职,负责财经事务。退休后,他做了件很有远见的事:捐出500亩田地设立"留余义庄",专门用来赡养族人。 这个义庄不仅救济贫困的族人,还办教育,为后代的文化传承打下了坚实基础。贝康侯还购买了近百间房屋,重修了贝家祠堂,确保家族的凝聚力不散。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观念:真正的富豪不是只为自己考虑,而是要为整个家族的长远发展布局。

到了十三代贝理泰这里,家族迎来了第二次重要转型——从传统商业全面转向现代金融。 贝理泰创办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这可不是什么小银行。他推出了超前的经营理念:低门槛开户,一块大洋就能存钱。这在当时简直是革命性的创新,吸引了大量普通老百姓。 银行业务迅速壮大,分支机构遍布全国。贝理泰还热心公益,出资修路,比如苏州阊门到虎丘的新马路,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这时候还有个分支——贝润生。这人原本家境一般,16岁就去上海当学徒。但他特别能吃苦,从颜料行的小学徒一路做到经理,最终成了"颜料大王"。 贝润生发达后没忘本,捐出1500亩田地设立"承训义庄",延续了家族的慈善传统。


清末民初,贝氏家族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策——大举进军房地产。 贝润生在上海立足后,开始疯狂买房。他花近一万银元买下著名的苏州狮子林,又投入80万银元进行修缮扩建,占地1000多亩。 但这里有个很特别的地方:狮子林不是贝润生的私产,而是整个家族共享的。里面设有祠堂和学校,供族人使用。 贝润生在上海的房产达到近千栋,总面积16万多平方米。其中最有名的是南阳路170号贝公馆,三层楼,占地2400多平米。 十四代贝祖诒更了不起,1946年担任中央银行总裁,还代表中国参加了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说了这么多,贝氏家族能传承17代的真正秘密是什么? 答案就两个字:教育。 从始祖贝兰堂开始,家族就极其重视后代的教育。义庄设私塾,提供免费教育,族人从小就要学经典和算术。 清末时期,贝康侯和贝润生还捐资办了苏州第一所新式幼稚园,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 家族在选择媳妇方面也很有讲究,基本都是书香门第。比如贝聿铭的母亲庄氏,是清朝国子监祭酒的后代,擅长书法和音乐。 十四代贝祖诒对子女教育更是不遗余力。贝聿铭小时候就读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1935年赴美留学,先在麻省理工学建筑,1946年又在哈佛拿下建筑硕士学位。 大家都知道贝聿铭设计了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苏州博物馆新馆,这些作品都融合了中西方元素,深受家族文化的影响。 十五代的贝聿铭子女更厉害,三个儿子都是哈佛毕业,全部从事建筑行业。长子贝廷中搞城市规划,次子贝建中和三子贝礼中都做建筑设计。 到了十六代,孙辈们依然延续传统,多数上哈佛,学建筑或金融。家族用房产租金资助学费,确保每个后代都能接受顶尖教育。


贝氏家族有句家训:"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 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很多富豪只想着给孩子留多少钱,却忘了教育和品德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贝氏家族的教育不只是学术方面,还特别注重实践。后代们假期都要参与家族事务,学习经营管理。这种做法让每一代人都具备了管理财富的能力。 家族强调"德才兼备,志学高远",这种文化让他们避免了富二代、富三代常见的骄奢淫逸,始终保持着上进心和责任感。 给现代人的启示 看完贝氏家族的传奇,我有几点感悟: 真正的财富传承不是简单的金钱传递,而是价值观念和能力的传承。很多暴发户一夜暴富后,子女反而变成了败家子,就是因为只给了钱,没有给方法。 投资要多元化,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贝氏家族从药业到金融,从实业到房地产,每次转型都踩准了时代节拍。 教育投资是最好的投资。贝氏家族几百年来最舍得花钱的地方就是教育,这个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的。 做生意要有长远眼光,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贝氏家族每一代人都在为下一代做准备,这种传承意识很值得学习。 家族凝聚力很重要。通过义庄、祠堂这些纽带,让整个家族保持团结,这是很多现代家庭缺失的。 贝氏家族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豪门不是因为有钱才传承久远,而是因为有智慧、有远见、有责任感,才能基业长青。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或许无法复制贝氏家族的模式,但他们的智慧和理念,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京津冀一体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