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资本何逸舟:中澳绿色投资合作前景广阔,坚定走全球化道路
4月23日,由绿色金融60人论坛(GF60)、上海气候周执委会联合主办,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承办,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亚洲研究与参与(ARE)共同协办的“气候投融资与可持续信息披露论坛”在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隆重举行。
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政府部门、国际组织、金融机构、企业界及学术界的近300名代表,聚焦当前气候投融资领域的关键议题,围绕“绿色投资”、“可持续信息披露”、“气候科技”等方向展开深入对话,旨在促进跨境合作和跨界合作,推动资本流向绿色低碳产业,加速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澳大利亚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澳洲资本”)董事总经理兼大中华区CEO何逸舟博士出席本次活动,并在主题为“绿色投资:面向未来的可持续之路”的圆桌对话中作精彩的分享。
澳洲资本是一家全球化布局的综合性投资集团,管理资产规模超过820亿美元,控股四家上市公司,旗下产业涉足能源、矿产、工业服务、建材、传媒等。何博士介绍,“这些资产大部分是以并购的方式整合进来的,其中包括澳洲最大的建材公司Boral,澳洲排名前五的油气公司Beach Energy,以及澳洲最大的融资租赁公司Coates Hire等。澳洲资本收购这些资产后,通过优化运营改善它们的财务及经营表现,并积极推进这些公司进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转型升级。”
关于绿色投资项目的具体实践,何博士分享了两个典型案例:其一,Boral通过与悉尼科技大学合作,成功开发了煅烧粘土的次世代低碳混凝土材料,将碳足迹减少50%以上,并明显提升产品的耐久度;其二,Beach Energy与澳洲油气勘探公司Santos联合开发了全球最大的碳捕集与封存项目之一Moomba,每年可封存170万吨二氧化碳,折合减少70万辆汽车的排放量。
从数据上看,当前全球绿色投融资的增速有所放缓,但何博士坚定地表示:绿色投资逆势而上,大趋势不可逆转。何博士认为,应对气候变化关乎全人类的共同福祉。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时指出,中澳两国应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经济’等领域拓展合作。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是全球最强的,尤其是光伏设备、风电组件等优势产能;而澳大利亚的电价几乎是中国的5倍,电站的投资回报非常高。这两个地方的政治也很稳定,并且都设立了全面碳中和的国家目标,是绿色投资的理想胜地。”何博士重点介绍了澳洲资本与中国的大型能源企业合作的成功经验:澳洲资本以创新的形式和架构,推动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和外资形成合力,利用其在澳大利亚的影响力和跨国公司的优势,帮助中国的能源企业在澳大利亚投资建设光伏和风能发电厂。
“去年6月份,我集团有幸在李强总理访澳期间向他做了汇报,我们帮助中国优势产能出海的成功案例获得了各方赞赏,也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何博士表示。
谈到国际合作机制,何博士表示,跨国协作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他指出,面对美国关税壁垒及供应链成本上升,应加快搭建更多多边对话的合作机制。“去年9月,我集团高管史伟立勋爵牵头,在上海举办了首届“中澳能源转型对话会”。澳大利亚最大的五家电网公司的CEO,以及中国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几大发电企业的负责人都参加了。澳大利亚的电网CEO们专门参观了中国领先的电力设备组件公司,并最终完成下单交易。类似‘中澳能源转型对话会’这样的平台,未来肯定会有更大的市场,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唯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实现地球碳中和的终极目标,这也是有利于全人类的一个发展目标。”何博士表示,澳洲资本将继续发挥跨区域布局的优势,积极探索创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同时也呼吁更多的跨国企业和能源公司参与进来,在监管审批、运营管理、资源协同等方面相互协作,共同寻找对冲风险的最佳路径,走全球化的道路,共筑低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