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开区城市更新助力京津冀产业协同

时间:2020-03-31 21:27:1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31日电(记者郭宇靖)如何盘活停产低效用地,提高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一直是困扰不少地区生产发展的难题,最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北京亦庄的同济北路,曾经的包装公司厂区疏解腾退后,只剩下一座格外显眼的白色空旷厂房。历经了收储及准备工作后,这里即将建设起一座崭新的中日青年创业产业园。

  位于北京城南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是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桥头堡,是首都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门户。3月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突破工业用地政策,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的若干措施(试行)》等文件,通过空间提容、经济增效、允许停产低效工业项目转型产业园区,并出台“先租后让,达产出让”等精细化政策,系统性破解低效工业用地使用难题,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鼓励和支持企业快速健康成长。

  这是北京地区出台的首个系统性提容增效的城市更新政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局局长王俊杰说,新政策力争系统性破解低效工业用地的使用难题,将促进京津冀区域产业良性互动,加快协同发展。

  “对政府而言,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企业则将土地看作为资本,追求利益升值,为此需要通过政策创新,找到提高工业用地使用效益的合规办法。”王俊杰说。

  为解决这一难题,新政策主要有三大特征:一是将工业用地提容增效。通过打开围墙、挖掘地下空间、提高建筑高度等方式,赋予地块更高的建筑规模,节约土地。企业通过提容增效对厂房进行升级改造的用于生产的建筑面积可不补缴地价款。

  二是对于建成时间不少于6年的停产低效工业项目,经批准可以转型为产业园区,同意以出租房屋的方式引进产业项目。既可解决存量难题,又进一步调动市场的力量,实现产业升级。

  上述中日青年创业产业园就是颁布新政后的首批项目之一,也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北京市共同倡议在京建设中日产业园的首批启动项目。该项目将重点关注中日青年双创领域,特别是生物医药等“白菜心”产业项目。“疫情期间,经开区生物医药类企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新的产业园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升级,加快区域协同。” 负责项目运营的国资平台企业星网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介绍,除了中日青年创业产业园外,还有另外三家搬离企业的园区同样存在功能老化、土地效能利用率低等问题,这四个园区都将列入经开区首批规划的城市更新项目。

  根据测算,这四家园区总建筑面积4.02万平方米,综合容积率仅为0.7,未来经过升级更新改造后,建筑面积将达到15万平方米,年纳税额也将从过去的8000万元增长至3亿元。不仅土地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还将为产业园区补足绿化、停车、餐饮等城市功能,打造活力街区。

  王俊杰说,近年来企业发展迅速迭代,给传统工业用地的管理方式带来新的压力。一方面,50年工业用地的出让年限过长,导致一些企业生命活力不强,研发投入意愿不足。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因过度商业开发,出现了产业空心化问题。新政策力争解决这些难题,对北京城市更新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探索和示范意义,也可谓是“腾笼换鸟”的升级版。

  在系列新政策的指导下,经开区针对增量工业用地,全面实行“先租后让,达产出让”的精细化土地管理制度,即采取先短期租赁,企业按约定时间达产后再予以出让的供地方式。如企业因各种原因无法实现产业承诺,收回土地。

  “对于高精尖生产型企业,前期最大压力来自资金,如果都投入在土地上,就影响了正常生产,为此新政策将倒逼、刺激企业提高生产积极性,减少企业土地的先期投资,加大企业研发投资力度。”王俊杰说。

京津冀一体化新闻